- · 《经济研究参考》投稿方[06/30]
- · 《经济研究参考》期刊栏[06/30]
- · 经济研究参考版面费是多[06/30]
工业经济论文_技术创新模式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6.2.2 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分析 6.3 技术创新模式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阶段性分析 6.3.1 阶段性特征分析 6.3.2 实证结果与分析 6.4 技术创新模式影响制造业转
6.2.2 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分析
6.3 技术创新模式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阶段性分析
6.3.1 阶段性特征分析
6.3.2 实证结果与分析
6.4 技术创新模式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行业异质性分析
6.4.1 行业异质性特征分析
6.4.2 实证结果与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技术创新模式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7.1 推动高技术制造业自主创新的跨越发展
7.1.1 建设高效协同的技术创新网络平台
7.1.2 加速高端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
7.1.3 重视并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
7.1.4 优先布局自主创新的重点领域
7.2 提高中低技术制造业的创新动力和工艺水平
7.2.1 发挥政府对自主创新的引导作用
7.2.2 运用高技术推动工艺的改良和创新
7.2.3 加强生产全过程中工匠精神的培育
7.2.4 制定严格的生产标准化制度
7.3 完善技术创新的制度和环境
7.3.1 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
7.3.2 构建协同创新的激励机制
7.3.3 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7.3.4 推动区域创新集群的发展战略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文章摘要:中国制造业在经历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规模扩张后,依靠投资拉动的发展方式呈现出疲软态势。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影响着制造业的国际分工格局。面对机遇和挑战,中国加大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融合度,力求通过技术创新来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来应对严峻的国际竞争形势。然而在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问题上,中国长期存在着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之争。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是技术进步的两条重要途径,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效果存在明显的不同。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进行技术创新模式选择,以更有效的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是理论界依然没有明确回答的问题。为此,本文以技术创新模式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主题,从理论上分析技术创新模式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机理。并利用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从全行业、分阶段、分行业三个层面对技术创新模式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行实证检验,探究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最优的技术创新路径。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首先,对中外理论界关于技术创新模式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认识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技术创新模式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概念进行界定。其次,梳理了技术创新模式的相关理论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相关理论。在技术创新模式的相关理论中,介绍了熊彼特创新理论、技术差距理论和后发优势理论;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相关理论中,介绍了产业结构理论、雁行形态理论和价值链理论。第二,对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发展特征及问题进行分析。首先,对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模式的演进历程和动因进行梳理。发现中国制造业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模仿创新过程,并在不同动因的驱动下积极进行转变。然后,阐述了当前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模式的主要特征并与工业强国比较,探究中国制造业与工业强国的技术差距。通过上述的分析,总结出中国制造业在技术追赶过程中技术创新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后文探究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提供现实依据。第三,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行测度与分析。首先,探讨了新形势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这有助于理解和把握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其次,梳理了当前理论界存在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认识误区,并对当前学者常用的转型升级的衡量指标及其局限性进行探讨。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从产业发展主体的角度来说,转型升级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型以及生产效率的提升,实现产业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演进。所以选取全要素生产率、盈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多个维度衡量制造业转型升级更加具有现实意义。最后,对多个衡量指标的测算方法进行说明,并从整体和细分行业角度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行测算分析,全面考察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状和变化趋势。第四,从理论上分析技术创新模式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理,揭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两条重要途径,通过技术溢出效应、要素匹配效应、市场竞争效应和协同创新效应的发挥来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本文以这四个效应为框架展开探讨,首先对技术溢出、要素匹配、市场竞争和协同创新的内涵进行阐述,并在不同效应作用下探究技术创新模式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理。重点引入了南北技术扩散模型、两部门模型、波特钻石模型,分别针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全要素生产率、盈利能力、国际竞争力维度进行特定的数理分析和理论分析。同时深入挖掘了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的协同关系,通过协同效应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第五,利用计量分析方法对技术创新模式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行实证检验。首先运用静态面板模型,对全行业层面的样本数据进行初步的回归分析。考虑到制造业转型升级可能存在动态连续性,所以进一步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并使用系统广义矩估计和差分广义矩估计两种方法进行参数估计。广义矩估计可以解决模型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使实证结果更加具有可靠性。在全样本分析的基础上,为了增加实证结果的全面性,又分别基于时间维度和行业异质性维度进行扩展分析。第六,提出技术创新模式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三方面的建议,一是推动高技术制造业自主创新的跨越式发展。高技术制造业的竞争是技术的竞争,必须通过自主创新转变核心技术缺失的现状。二是提高中低技术制造业的创新动力和工艺水平。当前来看中国中低技术制造业模仿创新的潜能依然存在,可以和自主创新共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所以必须发挥政府对中低技术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引导作用,并鼓励中低技术制造业利用高技术对现有工艺进行改良。三是完善技术创新的制度和环境。任何战略的实施,都需要支持性的配套制度来保障,相应的制度和环境配套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了技术创新模式与制造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从全行业、分阶段、分行业三个层面展开实证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不同技术创新模式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存在阶段性差异和行业异质性差异。(1)从分阶段的实证结果来看,2011年后中国制造业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开始超过模仿创新,所以本文以2011年为时间节点分别进行估计。在2011年前后两个时间段,自主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均为负,对盈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均为正。这种研发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作用不匹配的现象,主要是因为自主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模仿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盈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在2005
文章来源:《经济研究参考》 网址: http://www.jjyjckzz.cn/qikandaodu/2021/1110/502.html